赵一峥(右)向工作人员咨询(摄影 杨涛 刘陈平)
省红十字会昨举行招募活动,近200市民报名成为志愿者
昨天,是第62个“世界红十字日”,省红十字会在成都红星路步行街举行招募志愿者、征集抗震救灾期间志愿者物件等活动。省红十字会除收到签名马夹等珍贵物件外,还有近200名市民现场报名成为志愿者。经本报连续报道的省红十字会眼库角膜劝捐员志愿者队伍,昨天也宣布正式成立,3名队员将经过培训后上岗,成为成都批劝捐员。
67岁的赵一峥,就是个报名要当眼角膜劝捐员的人。赵一峥退休前从事媒体工作,去年5月原本要去银厂沟小住的赵一峥因调整行程而逃过一劫。随后她就来到省红十字会要求参加抗震救灾的志愿服务。
“这么大年纪了,碰了腿闪了腰咋办?不行不行!”被工作人员婉拒后,赵一峥不甘心地硬留下来。做着接接电话、登记发放资料的工作,并且成为省红十字会年龄大的志愿者。“我不敢说我一定能把这个事情做成,但我愿意试一试。”赵一峥说。
26岁的冉小姐是一名眼科护士,得知招募劝捐员后,立刻填了报名表。成了劝捐员后的件事就是要先捐自己的角膜,并填写了角膜捐献登记表。她说:“这样劝别人捐才有说服力。”
据了解,劝捐员的培训大纲已经由长期从事角膜移植的医护工作人员制定出来,其中一项就是要求会说四川话。劝说别人捐角膜时要尽量委婉,而且要做好遭“白眼”的心理准备。
今后一段时间,省红十字会将分批邀请志愿者参加培训,然后领取登记表和宣传资料,开始劝说周围的市民捐角膜。在工作时间,想当劝捐员的市民可继续到省红十字会登记报名。
相关新闻
“遗书”志愿者捐赠珍贵马夹
“今天我们收到一件非常珍贵的物品!”省红十字会宣传部副部长刘强拿着一件黄色马夹说。马夹里外两侧都签满了密密麻麻的名字,记者数了数,共有321个人名。
据刘强介绍,地震后,从世界各地而来的志愿者不断地涌入省红十字会,要求去灾区。有一天,不知道谁在马夹上写下了“自愿为这次灾难奉献生命”并签上自己的名字后,大家都在上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马夹从楼上传递到楼下,里里外外都写满了名字。
后来,几件凝聚着无数人爱心的马夹被带到了灾区,并被志愿者们完好地带了回来。而今天收到的这件马夹是“遗书”志愿者之一的彭嵩珍藏了一年后,赠送给省红十字会的。
无偿献血“志愿者之家”成立
本报讯(记者刘璐)昨天是“世界红十字”日,成都血液中心“无偿献血宣传服务队志愿者之家”也在昨天正式成立。24岁的袁杰是成都志愿者无偿献血宣传服务队“蒲公英”支队的一员,从2005年次献血至今,袁杰已献过21次血。
成都志愿者无偿献血宣传服务队自2004年2月成立以来,由初200个成员,已发展成现在的1.5万人的队伍,其中年龄大的74岁。这些来自社会各界的志愿者,活动都相对分散,要总结经验、进行交流,大多只能通过网络。“‘志愿者之家’就像一个基地,今后开展志愿者服务和宣传就很更方便了。”袁杰说。
详见:http://www.wccdaily.com.cn/epaper/hxdsb/html/2009-05/09/content_579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