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2日下午,当四川省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来到成都市青白江区昊天(化名)家里时,这位个头高高的男子略显苍白的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微笑:他捐献眼角膜的愿望终于可以部分实现了。
此时的他已罹患肝癌晚期,刚刚接受过两次大伤元气的重型手术,被医生从死亡边缘抢救回来。
这个38岁的汉子从事个体印刷业务多年,一直是家里的顶梁柱。不幸的是,2008年10月,他突发消化道出血,在医院检查发现肝部有癌细胞。今年春节过后,四处求医问药的妻子获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肝移植方面做得很好,于是在2月份带他到华西做了彻底检查。可以肝移植的诊断结果,给一家人带来了新的希望。
好不容易筹到了钱,也终于等到了合适的移植供体。不料,4月29日手术,腹腔剖开之后发现,昊天肝部癌细胞已经扩散,癌症晚期,肝移植无法进行。手术与希望破灭的双重打击下,元气大伤的昊天醒来后得知消息再度昏迷……再次清醒过来,昊天先向妻子提出的,便是希望能在身后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医疗科研或教学机构。
从悲痛中挣扎出来,妻子开始通过114查询,向身边的医生打探等各种途径,帮助丈夫实现愿望。不料发现,想要捐献遗体,却难以找到合适的接收机构。
不久前,一位医生朋友告诉他,四川省红十字眼库可以接受眼角膜捐献。他这才辗转联系上了四川省红十字眼库,以及执行眼角膜移植的临床单位成都康桥眼科医院(四川省红十字眼科医院)。昊天略带自嘲的告诉工作人员,后只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安乐死,一个是遗体捐献;安乐死违背现有法律实现不了,遗体捐献暂时欲捐无门,幸好眼角膜终于找到了受捐单位。
经过检查,昊天的眼角膜符合捐赠条件,他当即和家人一起签署了《四川省无偿捐献眼(球)角膜志愿申请同意书》。
昊天说,他捐献眼角膜、甚至整个遗体的愿望由来已久。2006年,他102岁的外婆去世,他在广州当医生的姐夫在丧礼上感叹了一句:老人的遗体如果能捐赠出去就好了,到处医院都缺科研体源。当时不大理解的昊天后来通过媒体报道和其他渠道,越来越意识到,遗体捐赠出来,才能真正体现出价值。即使只是眼角膜,也可能给好几名失明患者带来光明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