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嫂为他送饭菜
“我是《沈阳晚报》的一名普通报嫂,王国民的事迹太感人了,我想尽一份微薄之力!”8月8日,本报A6版报道了《骨癌患者捐角膜了心愿》,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关注。其中一名报嫂的言行,令记者肃然起敬。
她叫王愉,今年51岁,家住大东区,每天在珠林桥附近支起报摊卖报。8日清晨,她早早地上齐《沈阳晚报》,像以往一样浏览每一个版,之后,她被王国民的报道打动。中午,结束卖报工作后,王愉赶回家中,烹制了羊肝、大虾等病号饭,赶到沈河区第五人民医院。
身世相近为感恩
说明来意后,见王国民有些迟疑,王愉讲述了自己的坎坷经历:“我养母是一名孤儿,我也是一名孤儿,我懂孤儿的心……”这一番话,立即引发同为孤儿的王国民的感慨,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王愉用羹匙一匙匙地喂饭喂菜,46岁的王国民就像一个听话的小孩子,认真地一口口吞咽着。“由于他已是骨癌晚期,几乎丧失了食欲,吃饭基本等同于吃药。今天他能这样配合,纯粹是出于一颗感恩的心!”一旁,陪护苏荫泉悄悄地告诉记者。
陪护也捐眼角膜
攀谈中,记者意外听到一个消息:陪护苏荫泉向王国民学习,捐献眼角膜和遗体!
这背后还有一段故事:今年3月,苏荫泉的父亲因病住院,56岁的他日夜守候在父亲身旁。王国民与苏父同住一间病房,苏荫泉与王国民很快熟络起来。那段时间,街道社区为王国民雇了一名女护工,因为性别关系,有些项目的护理很不方便,苏荫泉就上前搭把手。
俩月前,苏荫泉的父亲出院了。“让我留下来照料他吧!”他主动提出请求。8日,在病房,苏荫泉目睹了王国民捐献眼角膜的全过程,这位纯朴的汉子受到感染。他找到沈阳何氏眼科医护人员,签订了一份捐献协议。同时,他还决定身后无偿捐献遗体。
“感谢好心人!这些充满人性化的临终关怀,将会提升绝症患者后时刻的生命质量,让他毫无遗憾地离去!”医护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