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军伟填表的时候,王婆婆就坐在他身边欣喜地仔细看着。为了这次登记,她作了精心准备,不仅带来了身份证、户口簿、标准照,甚至还有一份捐献申请书,上面有老伴和一对儿女的签名。“我做过他们工作了,全家人都支持我,这申请书还是13岁的小孙女执笔的。”
自2005年我市开展眼角膜捐献工作以来,已经有两位志愿者去世后捐献成功,给他人带来了光明和新生。而王啸白这样的癌症康复患者登记捐献还是次。2007年,大半辈子在孟河镇务农的王啸白不幸罹患癌症,治疗花费了3万余元,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让她意外的是,市红十字会向她“发放”了4000余元大病补助,解了燃眉之急。王婆婆从此便将这份感激铭刻在心中。
大病初愈后,家住机械一社区的儿子接王婆婆到家中休养。在这个老龄化社区里,经常会有老人故去、大办丧事的场景吸引王婆婆的目光,也让她对生老病死产生了朴素的思考。王婆婆总觉得,社会给予了她很多关爱,只有尽力回报社会才能做到无愧于心。“我年纪大了,经济不宽裕、身体又不好,想多做点好事却有心无力。”王婆婆说,自己生过大病,知道病人的痛苦和期望,所以她想死后捐献身体器官,既帮助了他人,又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据接待王婆婆的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黄洁介绍,由于角膜上没有血管,癌症病人的眼角膜并不会受癌细胞影响,一样能给他人带来光明。